庚子年初,遭遇新冠肺炎事件,已经宅家二十天。闲来无事翻书,读了族人卜祥春著的《西河世家史》。西河世家,是我卜氏堂号,出自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卜子夏。卜子夏(前507年—前420...

庚子年初,遭遇新冠肺炎事件,已经宅家二十天。闲来无事翻书,读了族人卜祥春著的《西河世家史》。西河世家,是我卜氏堂号,出自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卜子夏。卜子夏(前507年—前420...
书上说的池塘,水塘,在我们老家叫“湾”。加上方位,加上物种,加上建筑等,“湾”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比如东湾,西湾,后湾,苇湾,藕湾,窑湾孙家湾,稻田湾…… 卜家村也有好几个大湾...
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纪台平原水库,跟我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曾祖卜宪舜,在我们村也算是“能人”了,卜家村有织布的传统,鼎盛时,家家都有织布机,我的曾祖就是做棉纱生意,兼...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农村经济活力迸发,农用运输车凭借“拉得多、跑得快、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刚需品,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此浪潮下,山东寿光的本土工业企业也...
在寿光工业发展的历程中,寿光拖配厂曾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却在盲目扩张的浪潮中迅速陨落,其兴衰轨迹令人唏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寿光拖配厂的高光时刻。彼时,农用三轮车市场势头...
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工业浪潮里,拖配厂的前身,寿光县农具二厂投身三爪卡盘生产的经历,是一段刻着奋斗与细节的往事。从部件构造的钻研,到车间筹建的奔波,从技术学习的求索,到设备流转的...
在寿光工业的记忆长河中,寿光拖配厂曾是一颗闪耀的明星,承载着一代人的奋斗与希望,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工业发展脉络,它的前世今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史诗。 萌芽与成长:工业浪潮...
“坊茨小镇”上有一座潍坊一战华工纪念馆,很早就想过来看看,题目中用的“参观”二字我自己都觉得对华工有些不够恭敬,因为我是带着虔诚和膜拜来的。 我一直认为,“一战华工”是我心中...
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别人说的都是“妖魔鬼怪”,“神仙附体”,真是刺激又爱听!唯独爷爷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他爷如何“下欧洲”,当时觉得单调又枯燥。(我们这里把父亲称作“爷”,他爷就...
前几天,接到了《寿光记忆》团队电话,说要举行一个关于《寿光记忆》下一步如何发展创新的座谈会,两年的时间,《寿光记忆》已经制作了接近三百期,在抖音平台,微信视频号等广泛传播,讲...
前石埠村的关帝庙,前几年我曾拍过,刚才又翻了一下照片,拍摄时间是2016年。 我第一次知道前石埠村有个关帝庙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弟弟结婚,我和三叔负责“叫客”,大姑家是...
山东电视台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四万华工“下欧洲”的纪录片。山东是当时华工的主要输出地,现在由山东、山东电视台来做这一切,更具历史及现实意义。我的老爷爷卜宪舜就...
早先的卜家村是有圩子墙的,从我记事起,圩子墙已经不完整了,断断续续的存在着。但是从这些断续的痕迹中还能看出圩子墙的大体走向。 卜家村后有土埠,因为在村后,又叫后埠,高大的土埠...
“学校”一词始于民国,“民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新旧思想的交融,社会转型的茫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军阀割据,让人欣欣向荣,又惴惴不安。热...
回家过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初一爬孤山成了惯例,我家正南二十里是孤山,虽说不远,但分属两县,我家是寿光,孤山是昌乐。 孤山顶上有“孤山庙”,孤山庙是一组很有意思的建筑,儒释...
长春的冬天真冷啊,自己一个人出去觅食,买了张刮刮乐,吃了碗热汤面,感觉心情在慢慢变好。
最近在图书馆备考英语,休息时间打开手机浏览,恰巧看到一个复读时同学的朋友圈,她写了很多字来阐述友情,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看着那些文字我有些恍惚,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
昨天下午和今天早上,整整两个半天,办了一件原本只要差不多一小时就能办完的事。这事一结束,昏睡了一下午,好累人啊! 之前自己去办过两次小车年检,前年刚好是春节期间居家两周以后,...
昨晚老公与另两位老乡聚餐,说带上老婆孩子。一般这种三个家庭一起聚餐每年都有两次,正迎合孩子们的寒暑假嘛。而这次到昨天下午三点多了才提出来,不像之前都是提前一天约好的。 而我恰...
每个人手中重要的管理工具有两个:时间与金钱。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天中重要的任务是将时间转化为财富,而重要的决策则是将时间在工作和追求快乐之间做分配。为什么有些人时间的财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