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北
  • 要好好爱自己啦!

    有好多人,拿着“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老婆”、“网上那谁谁谁”的尺子,咔咔量自己—— 量完就觉得自己矮半截,哪哪都不行! 为了活成别人眼里那个“好人”、“能...

  • 学习分享

    1.不要用外界的标准去定义自己,不要用别人眼里的优秀去要求自己。 2.只有解开捆绑自己的麻绳,才能真正抵达幸福之门。 3.学会认账,承担,释怀,然后创造自己的妙门。 4.整体...

  • 学习分享

    1.欣赏先来自于接受,接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完整。 2.最重要的欣赏是欣赏自己,认可自己的独一无二,看见自己拥有的美好。 3.总是活在跟别人有形的比较里,就永远没有办法快乐。...

  • 学习分享

    1.在我们喜欢做的事情里找到其中的意义,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快乐。 2.无常才正常,随缘,随机,随喜。 3.不要担心有风险,豁出去才能有所得。 4.我们的心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

  • 学习分享

    1.慢下来,带着觉察回归当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知到真正的世界。 2.通过一个人的声音、眼神、生命状态可以感知到他的能量层次。 3.有知识的人喜欢争论问题,有智慧的人善于解决...

  • 学习分享

    1.共化是与集体的共创,与天地的共振。 2.逻辑的学习是头脑想搞明白,但忽视了心的感受。 3.要在重要的、本质的事情上花时间,而不是在情绪上耗费时间。 4.本质在整体里,在整...

  • 学习分享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 走...

  • 学习分享

    1.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就在此刻的感受、能量和无所求中。 2.人生就是一场路过,不挂碍,不执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3.兴趣、自信、自主、自我管理、好奇心、外...

  • 学习分享

    1. 不要试图通过努力和忙碌去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求得别人的认可,怎样都可以。 2. 与其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多一些倾听和认同。 3. 不要过早定义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 学习分享

    1.想要找到热爱,先去经历。 2.不断地到外面去攀缘,反而会丢失自己的心。 3.离开自己看自己,才能看到完整的自己。 4.接受自己的不优秀才是完整,完整中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

  • 学习分享

    1.每个人的因果都不同,所以无需比较,也无法比较。 2.铁饭碗不是在哪里吃一辈子饭,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3.不要做了一点事情就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

  • 学习分享

    1.修行难的地方是,我们通常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2.“怎样都好”的后面是允许和尊重一切的发生。 3.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也不要把躺平变成摆烂。 4.不要有受...

  • 学起来

    1.多一些倾听;敢于真实暴露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愿意承担责任;人人是老师,互相学习。 2.有时候我们也要放下助人之心,适当清空过往的经验,关键是引导对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 学习分享

    1.当我们与别人不同时,不要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们只是活出了自己独特的方式。 2.任何一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3.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接受不同,方...

  • 学习分享

    1.播撒种子最重要的显化是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生命力状态变得不一样。 2.先开枪,后瞄准;先出发,再完善。 3.不是行到,而是心到,心到,行到,最终是心行一体。 4.为人实在...

  • 读书分享

    书目:《认知觉醒》 时间:2025.6.7 内容:第三章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 第一节:元认知: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p50-57) 摘要: 1.元认知,就是...

  • 学习分享

    1.尊重孩子的生命,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我探索的欲望。 2.真正的热爱不是建立在人性贪嗔痴的欲望上,而是发自内心的天赋和喜欢的结合。 3.尊重失败,接受失败,一切只是一...

  • 学习分享

    1.不敢的背后可能是结算的时间太短,考虑自己的得失太多。 2.豁出去是把头脑的判断、恐惧、担忧放下,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天赋,勇敢出发。 3.越是有所求,越容易出状况。 4.不要...

  • 学习分享

    1.行的四个层面:身行,脑行,心行,空行,行动的背后是内心认知的空间。 2.身行的人看到事情就想解决,容易陷入琐碎的忙碌和情绪里。 3.脑行的人强调逻辑和完美,标准多,想控制...

  • 学习分享

    1.行的四个层面:身行,脑行,心行,空行,行动的背后是内心认知的空间。 2.身行的人看到事情就想解决,容易陷入琐碎的忙碌和情绪里。 3.脑行的人强调逻辑和完美,标准多,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