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成功。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对于数学的亲身体验和最大感受,就是:数学,要说爱它不容易;尤其是在题海题库中,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似乎都是它反复虐待的对象。数学,学得痛苦,学得疲累,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全民的“灾难”共识。因为数学,是如此之重要,所以,学好数学,也就成为了广大老师家长学生的必过门槛。而要想真正学好数学,还是必须追根溯源,毕竟只有抓住数学的“根基”,再顺着这个“根基”的支脉路径,以去拓展去延伸,该灌溉就灌溉,该发散就发散!
数学的“根”到底是什么?
提及这个,可能广大老师家长学生们,会认为数学的“根本”,就是“做题练题”“题海战术”,搞各种各样的偏题怪题奥数题。这个观念在基础教育界,可谓是根深蒂固,也是几十年数学应试教育的高度弊端之体现。然而,这却是数学界最大的谬误、谬论,也是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一大歧途。
那么,数学界公认的“数学之根”,到底是什么呢?
从几千年的古今中外数学科学思想史脉络来看,数学界、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极其重要的“根”,就是——“数学思维”。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掌握它的规律和技巧。”
著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点明:“现代数学的最新成就是对数学思维的艺术性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代数学家杨乐先生强调:“数学的进步,关键在于不断开拓思维,不断创新。”
当代在概率论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说:“数学是思维的最高艺术,只有深入探讨,才能领略它的美妙之处。”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说“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它与诗歌、音乐、造型艺术一样,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思维方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思维是数学的精髓”。著名物理天文学家西奥图·伽利略,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