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班贤秀霞工作日志9.11
《美丽的小兴安岭》观课报告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课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结构,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在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段特点,本节课归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陈老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首先提炼出“四时有不同,天地有大美”的这一大观念。围绕大观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真实情景下表现任务为:争做“祖国美景代言人”。在单元大任务下又分为“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三个子任务。围绕三个子任务,设计了八个学习活动。这样一体的设计,统筹安排了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落实了单元核心素养目标。陈老师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我是小兴安岭金牌小导游”。把一篇自然景观的课文学习,创设了一个真实性情景下的大任务:争当小兴安岭的金牌小导游,并将这个大任务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真实情景下的”大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游览这些美景的愿望。
纵观整堂课,陈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文中的语句美化为形象美。通过本节课,我们真正看到了一节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理解下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