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昨天晚上我们聆听了闫付庆老师带来的讲座“跟《西游记》学做好老师”。闫老师是个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的人,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也多次在学术交流活动上做报告、讲座等。在我的印象中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思考,能够将书中读到的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闫老师读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据说光读后感悟就写了60多篇呢。这读的该有多细致!
闫老师将他读《西游记》的感悟分“无条件接纳”“有限度干预”“无声息影响”和“不预设期待”解读出了师生关系的相处之道。
“无条件接纳”——唐僧三个性格迥异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就像我们教育中的三类问题学生。无论这些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什么样的相貌和性格,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刚好在这个时间段与他们相遇,即将相互陪伴走过一段旅程,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我们无法选择决定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理想型的,我们能做的首先就是接纳他们,从内心深处接纳他们的不同,正因为这些不同,才会有百花开放的异彩纷呈。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能够在一间教室里朝夕相处,相互陪伴,共同读过六年、三年、一年,哪怕几个月的时光,这该是多大的缘分?所以,遇到了便要珍惜。(闫老师语)
“有限度干预”——对于班里的学生,我们在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的基础上,要采取有限度的干预措施,让学生成为独特的自己。不试图去和学生作斗争,把学生改造成为我们理想中的模样。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当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也无法决定,无法预知。
“无声息影响”——在西天取经途中,唐僧自始至终都在坚持一件事——用坚定的信念为团队指引方向——向西,引领团队在吵吵闹闹中前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取经人。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不要想着去改变他们,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人。我们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用积极、阳光、真诚、善良、耐心、宽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正能量。让愿意学习的人学会,让不愿意学、没有能力学的人不作恶,这就是功德。(闫老师语)
“不预设期待”——唐僧师徒四人每个人都希望修成正果,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唐僧悟空成了佛固然好,八戒和沙和尚成了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也不错。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愿意为此付出各种努力和尝试,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潜力,也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还有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但不预设期待。
我们读《西游记》读的只是一个个的故事,闫老师读到的则是一个个的教育思想和智慧。人与人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不同、认知的不同。闫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明白:要多读书、精读书,要联系生活实际写读书感悟。多读书是为了扩大视野、提高认知;精读书是为了把书读透;联系生活实际写读书感悟是为了学以致用,学会迁移创新。
再次感谢闫老师,感谢他带来的别样的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