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今天所读的内容——来自地狱的学生。乍看这个题目我真的不解,不仅充满疑惑甚至还有点慎得慌。
后来看了作者列举出:提问优质课的优质教学的“最大障碍”,老师们异口同声的说是学生,并罗列出一系列,要么把原因归咎于社会弊端,认为这是造成学生的心态与生活日渐低迷的罪魁祸首。当然责怪当事人是从业者惯用的自卫手段,而且有了对学生的偏见,我们可以借机乘便卸下对引发学生问题的一切责任,或者说对于解决学生问题的一切责任。还有些老师总固执地感觉今日的学生远不如自己那一代,甚至常说“一届不如一届”。
作者借用医院看病的病人种类来类比教师,同理,学生没有问题还需要我们教育吗?此时自己内心很惭愧,所有的过往都在脑海里浮现……
帕尔默学生道出:教学的核心原理——我们诊断学生有何“病情”,将决定我们对学生如何“治病”。所以我们应该花时间来诊断学生的病情,更应该花时间考虑如何治愈“疾病”。至于学生身患的疾病,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些漫不经心地按照充斥于教师文化中的对学生的偏见来确定治疗方案。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平日里诊断结论是我们的病人处于脑死亡状态,那我们采取的治疗方案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我们既然已经设想了学生处于脑死亡状况,就会实施无需他们用脑的教学。回想学生入校时,意气风发,长此下去,离校时就容易变得心灰意冷。多么悲哀!
更悲哀的是我们很少来反观自己,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变成活死人?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把他们当作活死人的教法。归根结底真的不是学生的错,老师才是罪魁祸首。请把责怪学生冷漠、沉默的那些话语收起来,静静的反思自己吧。
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是不是也用了“透镜”来扭曲了学生本身学生的本相。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的状态极大可能是课堂环境造成的,学生如果换个地方,可能就会“起死回生”,这是帕尔默先生推测的。
反观我们平时上课,换个话题是不是立马见效?讲个题外话学生立马精神饱满……今天我发现讲桌上的两只网红小乌龟,原来是因为班主任老王的威令上交的,我开始问时,他们面面相觑、遮遮掩掩不想说,我清楚此刻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我极度放松了自己的态度,让他们感觉到了我的真诚,消散了目前的恐惧,最后毫不避讳地敞开了心扉跟我讲小乌龟玩具的由来与后来以及游戏衍生品,原来不是孩子们不如我们当时,而是我们老师不会一直学习,一直跟着学生的步伐迎着时代走。
于是我乘势将乌龟加入了今天讲的分数除法的第三类解决问题,连续出了四道变式题,学生们嘴角上扬着积极来做,并且争先恐后举手板演解读,效果相当好。
这一个事实已经再次证明:学生抛开了恐惧,他是可以开口,可以说话的。平日教室里看上去沉默和阴郁的学生并不是因为脑死亡,而是因为充满了恐惧,他们在用沉默“保护自己”。他们并不是天生那样子的,而是被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帕尔默先生的这一句来自地狱的学生,瞬间对学生心生怜悯。
为人师者,我们简直就是刽子手,把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学生一天天打压到了地狱,他们本可以是快乐的天使。这一切迫使我深入地想去了解学生的内情,促使自己渐渐转变教学方式。
最后帕尔默先生还特别提醒我们:如果要改进教学,必须看清楚并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如果对它的解读不是以他们的实情为关照,而是以自己的假设为依据,这种自以为是的误读,会将自己引入最差劲的教学的境地。
说学生越来越差,这些都值得教师认真反思自己,需要不断的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其实在因恐惧而沉默的后面,我们的学生想要找到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们就需要倾听别人说话,尤其一个优秀教师,甚至能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长此以往,学生总有一天能够坦诚而自信地开口说话。我们需要宽容、关注、关心、尊重,不能盲目、匆忙的用可怕的语言去充塞学生的沉默时刻,不要迫使他们说出我们想听的话。我们应该体贴入微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是他们将你看成诚心诚意地倾听者,讲真心话的人。
一时有点语塞词穷,甚至表达错乱,只在复述,缺少思考转化,但是感触超深。趁着今天学校检查作业、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看到了别人的一些亮点,这让我更加想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恐惧。当然,我也需要明了我内心深处的恐惧。此时我对《教学勇气》这本书从陌生到懵懂到似乎有了一线清晰度。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和教学的本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在优秀书友的思维碰撞下,我的理解会更加透彻、领悟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