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教三年级时,我总被班里的“小野马”们气得跳脚。最典型的是小宇,上课传纸条、下课追着同学跑,批评他时,他要么梗着脖子顶嘴,要么低着头装听不见。
有一次,他把同桌的作业本画得乱七八糟,我气冲冲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他眼圈通红,却一句不认错。我越说越火,声音都在发抖,最后竟有点喘不过气。等他走后,我看着镜子里涨红的脸,突然想起培训时学过的“野马效应”——非洲野马被蝙蝠叮咬后,因暴怒狂奔而累死,其实蝙蝠的叮咬本不足以致命,真正的杀手是野马自己的愤怒。
我突然意识到,我就像那匹野马。小宇的调皮是“蝙蝠叮咬”,但我失控的愤怒,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伤了自己,也把他越推越远。
从那以后,再遇到小宇调皮,我先深呼吸,压下心头的火。他上课做小动作,我不再当众点名,而是走到他身边,轻轻敲敲他的桌子;他和同学闹矛盾,我先让他坐下冷静十分钟,再听他慢慢说原因。有一次,他主动把捡来的橡皮交给我,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小宇今天做得真好,是个诚实的孩子。”他愣了一下,嘴角偷偷翘了起来。
慢慢的,小宇变了。他上课举手的次数多了,也不再故意惹同学生气。我也发现,当我不再为他的调皮暴怒时,课堂氛围更轻松了,自己的心情也舒畅了。
原来,教育不是和“问题”较劲,而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让“野马效应”困住自己,温柔和耐心,才是驯服“小野马”的最好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