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北
  • 墨染丝,绣成劫

    苏州城的春天总是格外迷人,柳絮纷飞如雪,桃花灼灼似火。城南的绣坊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门楣上挂着"柳氏绣坊"的匾额,虽不华丽,却透着几分雅致。 铺子里,柳青娘正低头绣着...

  • 模仿者的叹息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刚过,老旧公寓的楼道里突然响起一阵指甲刮擦木门的声音。林夏猛地从床上坐起,冷汗瞬间浸透了睡衣——她明明记得,睡前反锁了房门。 “谁?”她的声音带着颤音,客厅的...

  • 《青石报恩》

    终南山下的石匠王老实,每日天不亮就去山涧采石。一日他见块青石板上卡着只断腿的小狐狸,石板边缘锋利如刀,再挣下去只怕要被割得皮开肉绽。王老实放下錾子,蹲下身轻轻撬开石板,又扯了...

  • 阿木与 灵狐

    很久很久以前,青丘山下有个叫阿木的樵夫,为人老实巴交,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日落才归。 这年冬天来得早,一场大雪把山路封了大半。阿木惦念着家里快见底的米缸,还是裹紧了单薄的棉...

  • 《槐树下的绣花鞋》

    我们村西头那棵老槐树,打我记事起就没人敢靠近。树干得三个壮汉才抱得过来,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像无数只抓挠的手。老人们说,那树下埋着一双绣花鞋,是民国年间一个新娘的。 那年...

  • 鸳鸯锦

    从前,运河边住着个叫柳小满的绣娘,她绣的鲤鱼能在绢上摆尾巴,绣的桃花能引得蜜蜂来。可她有个怪毛病——从不绣鸳鸯,问起缘由,只说怕绣活了拆散人家。 这天傍晚,柳小满正对着月光描...

  • 信守承诺的狐仙

    从前,有个叫王二的货郎,走南闯北卖针头线脑。这天他路过一片老林子,眼看天要黑了,正愁没地方歇脚,忽然瞧见林子里亮着盏昏黄的油灯。 走近一看,是间茅草屋,门口坐着个穿蓝布衫的老...

  • 《王小二与河蚌仙》

    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南水乡有个叫王小二的渔夫,他每天划着小渔船在湖里捕鱼,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这天傍晚,王小二收网时发现网里除了几条小鱼,还有一只巴掌大的老河蚌,壳上布满青苔,...

  • 孟姜女哭长城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孟姜女的女子,她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去修建长城。多日期盼中,孟姜女未见丈夫归来,心中急切,便决定亲自去寻找。 孟姜女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长城。她游走于巍...

  • 懒汉遇狐仙

    从前有个懒汉,名叫王二,地里的草比庄稼高,屋里的锅比脸还干净,天天就盼着天上掉馅饼。 这天他躺在晒谷场的草垛上打盹,忽听有细碎的脚步声。睁眼一看,只见个穿火红色夹袄的姑娘,正...

  • 值钱的瓦罐

    从前有个叫王二的货郎,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杂货。这天路过月牙村,见村口老槐树下围了群人,正对着个破瓦罐议论纷纷。 “这罐子里准是宝贝!”有人敲了敲瓦罐,“你听这声儿,脆生生的,...

  • 《狐狸换衣裳》

    后山的红狐狸总嫌自己尾巴不够蓬松。一日见猎户家的白狗披着件新做的蓝布褂,趁狗午睡时偷来套在身上,摇着尾巴往村里晃。 路过豆腐坊,驴大哥瞅着它笑:“红毛套蓝褂,活像块染错色的豆...

  • 《倔驴与巧匠》

    张木匠的驴是出了名的倔。别家牲口见了草料就挪不动腿,这驴偏要等日头爬到竹篱笆顶上才肯进棚,少一分时辰都用蹄子刨地抗议。 那年开春,张木匠要去三十里外的李家庄做嫁妆。天不亮就套...

  • 雪夜访戴

    今天来讲一个古代小故事,主角是东晋名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 有一年冬天,王徽之住在山阴(今绍兴),某天夜里大雪纷飞,他睡醒后推开窗户,见天地一片雪白,顿时诗兴大发,命人斟...

  • 槐木梳

    光绪年间,保定府有个梳篦铺,掌柜姓吴,人称吴老篾。他有个压箱底的物件——柄槐木梳,梳齿乌黑发亮,梳背刻着朵半开的槐花。 那年深秋,卖花女阿莲来做梳子,看见这柄槐木梳,眼睛直发...

  • 染骨缸

    民国二十一年,豫东马家镇出了桩怪事。镇西头的染坊老板马老栓,在自家后院掘出个黑陶缸,缸身刻着缠枝莲纹样,缸底却渗着暗红,像洗不净的血。 一、缸中异香 马老栓做了三十年染匠,见...

  • 《狐狸讨工钱》

    山里的狐狸阿银最近总往镇上跑,不是偷鸡摸狗,而是揣着片枯树叶蹲在王木匠家门口。 "王师傅,您上月借我的尾巴毛还没结账呢。"阿银把枯树叶往桌上一拍,叶子背面歪歪扭扭画着三根毛。...

  • 《血绣娘》

    青河镇有个绣娘叫红姑,绣的嫁衣远近闻名。她有个规矩:每月只接一件嫁衣,且必须用客人带来的红绸。 这日,富商周老爷带着一匹泛着暗纹的红绸上门:"给我女儿绣件嫁衣,要金线描凤,袖...

  • 棺中琴

    光绪年间,湘西辰州府有个弹棉花的货郎,姓陈,大伙儿都叫他陈老三。这人有个怪癖,专爱收些坟里刨出来的老物件,说能沾点“老气”,弹出来的棉花更暖和。 那年深秋,陈老三去山坳里收棉...

  • 《墨香里的传承》

    老街上的“文心斋”是间开了三代的笔墨铺,店主林老爷子总爱坐在八仙桌旁,看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十五岁的孙子小林总嫌这铺子闷,趁爷爷午睡时偷偷溜出去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