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能做到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放弃娱乐,磨炼技能,每天大量刻苦练习,努力到感动自己,但结果就是不如己意,平平无奇。为什么?缺乏“深度沉浸”。深度思考。只是在浅层努力。深度沉...

很多人能做到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放弃娱乐,磨炼技能,每天大量刻苦练习,努力到感动自己,但结果就是不如己意,平平无奇。为什么?缺乏“深度沉浸”。深度思考。只是在浅层努力。深度沉...
为什么会“模糊”呢?因为意识和潜意识是分层的。处理信息的速度又完全不对等。比如同样去北京,意识的速度好比步行,而潜意识速度相当于孙猴子的一个跟头云,是它的275000倍。潜意...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
习惯之所以很难改变,是因为他会自我巩固。越用越强,越强越用。改变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改变非常痛苦?因为他总是本能的用意志力去对抗情绪和本...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以后的思考,思考以后的行动,行动以后的改变,更为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学习再多也只是在表层。 改变...
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行动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才是团队良好运行中的关键。执行力并非一个团队最显性的标签,却是最强大的标签。执行力也不是单纯的指去行...
作为管理者,如果总是处于“焦虑”的状态,那么,就会对员工缺乏耐心,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一点点错误,可能都会让你愤怒,忍不住批评员工。那么为什么会焦虑?往往来源于第一信心不足,不自...
德鲁克:员工并非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目标的共同制定者和参与者。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
好久没有更新了。从今天开始,重新挑战日更。 很多中层管理者要求员工要换位思考,要有全局观,那么,自己在面对上司时,又做到了换位思考吗?有一则关于卡耐基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卡...
《领导力21法则》之9,吸引力法则。你所吸引的人不是由你的愿望决定的,而是由你的为人决定的。从年龄,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消极还是积极,背景,价值观,精力等等这几个领域,都有很多...
直觉法则。领导者是自身的考察者。除了自身的优缺点,优势劣势之外,能觉察到自己当前的心里状态(当知当觉)比如悲观厌世,思维僵化等,并快速做出调整。他们知道没有变革就不可能有进步...
《领导力21法则》第8个法则,直觉法则。直觉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每个人都有直觉,天生擅长某个领域(比如我们爱看连续剧,但有的人看完之后能绘声绘色的把剧情演译出来,让没看的人能...
《领导力21法则》导航法则。里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谁都可以掌舵,只有领导者才能设定航线。“航线”,是指做事情或者执行任务之前,要有预先计划,而不是一拍脑门,脑子一热,就盲目去...
《领导力21法则》第二个法则:影响力法则。在微海培训班上老师也讲过。领导力来自两方面,职务权力和非职务影响力。作为管理者要善用权力,维护公司制度,给店内制定一些奖惩标准,管理...
《稻盛哲学》。稻盛和夫也曾经屡遭挫折,也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来就带有背运?后来他在书中读到一句话“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越想不好的东西,噩运越会被吸引过来,反过来...
重读《稻盛哲学》。仅付出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努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成功的概率的,不管这努力持续了多长时间。因为这只是做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中等程度的努力太平凡,力量不足以让企业或者...
真正持续的行动力并非源于咬牙硬撑的坚持,而是行为与反馈相互强化的必然结果。有一个著名的“迷箱实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发现:当行为偶然获得积极结果时,该行为会被重复;反之,若行为...
《1%法则》:每天只比昨天进步1%,一年后你会强大37倍(因为1.01^365 ≈ 37.78)。相反,每天退步1%,一年后你只剩3%的实力(0.99^365 ≈ 0.03)...
稻盛和夫:《正面思维》。人天生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在工作中,如果有一个人说一些心灰意冷的话,极有可能降低整个团队的士气。而相反,真诚的赞美,鼓励则让人精神鼓舞,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