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直奔四十,还有两年,即将跨越这个整数的我就要比苏东坡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还要大了。越来越发现对于很多表面的事物渐渐不感兴趣了,无所谓了。比如人的长相是否好看,人之间的社会...

年纪直奔四十,还有两年,即将跨越这个整数的我就要比苏东坡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还要大了。越来越发现对于很多表面的事物渐渐不感兴趣了,无所谓了。比如人的长相是否好看,人之间的社会...
看电影或读小说,我不反对讲故事,或者作者力求把故事讲好,但很反感一味强调讲故事。如果故事成为唯一标准,那么故事是否通顺、让人能否看得懂则成了作品好坏的标准了,这对作品不公平,...
近来一直在读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口碑最好的那本。读到了W对他的老师罗素说“他们不合适在一起”,这让现代语境的我们十分诧异,如果单单看这一句话的话。其实他们的不合适和情感无关,...
我希望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当中。语言是不靠谱的,交流是无太多意义的,(周围的)人实质上都是可有可无的。只要能维持生命持续下去,在这座城市活下去,怎么活,大概都是没关系的无所谓的...
有句著名的网络语言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本来是讽刺为富不仁的人的生活,是一句机巧的幽默语,但现在它似乎开始走向异化——慢慢人们真的开始严肃地相信了这句话并在错误场合中引用,...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有一个做箍桶买卖的人,我急不得叫什么了,姑且称之为老A,他有一个店面。一天更为成功的老B想发展自己的生意,就像把老A的地方收购,并且答应老A还会另外...
《维特根斯坦传》读了七十七页了,其实每天也就看很少的几页,内容太密实了,读一读就得放下书思考,在书房里转一圈,再查查资料。昨天读到了罗素和W(维)讨论逻辑问题就涉及到几个从来...
开着车突然天降暴雨,很讨厌这种不打招呼的行为。有的人也是,不提前打招呼,突然就说马上要去某地。人毕竟不能和天比,后者是需要计划性的,与天想必,人的临时起意更惹人愤恨。 最近一...
应该用一个什么名字来概括对于这篇怀念许先生的文字呢,这应该是很难写的一篇。前天,我正在去一个饭局的地铁里,前一分钟地铁到达某站的门刚关上前,一个附近坐在座位上的小男孩突然意识...
正在读《哲学的盛宴》,英文用的依然是“history”,也可以理解成哲学史。我很喜欢这种“万花筒”书籍,犹如琳琅满目的好看的商品供游人欣赏,不深入,但作为初步了解是很合适的读...
举起一杯霞多丽,抿一口,继续我的思路。 重启了《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之所以说“重启”,对我来说大有庄重之感,毕竟它不是一本平凡的书,在书写这位哲学家的传记里,这一本...
夜里,是深夜,是午夜,十一点二十一分,眼前放着一本鲍勃·迪伦的诗集,或者说是歌词本儿。这个时间如果读村上春树总感觉不太够劲,小时候还可以,当然眼前也摆放着他的《1Q84》,正...
当我们感到不满时,我们是发泄还是自我安慰。我真的很喜欢卡佛这个句式,可以套用很多句子表达很多意思。与之相比,感到不满本身才是更应该的。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教育成不要产生不满、...
和多数人不同,我对外界毫无兴趣。有朋友此刻正在外面游玩,分享风景和美食,我只好礼貌性地回复一二。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丝毫不想知道。宁愿坐在书房里捧着书,端着红酒或咖啡听...
如果说什么是爱好,那一定是输出型的事情才能称之为爱好。单纯输入的事情总是差点什么,比如读书和写作,读书只能说该整体爱好的前奏,中间的思考是过程,而输出,也就是写作或书写才是闭...
我学着大数据分析和推送的原理,一旦看到什么东西(视频、音乐等)就转发给我知道必然适应该领域的熟人或朋友,说穿了就是投其所好,用人为的方式为其他人制造一个单一且小小的信息茧房。...
打开我的舒曼,开启一段书写。窗外威风大有往狂风转向的趋势,使窗帘抖动的速率开始增大。舒曼当然不是我的,不过借他的曲子制造夜晚我的独处氛围。但究竟这次我会写点什么呢,到目前为止...
近年来的网络词语里我挺喜欢“吐槽”这个词,它替换了过于外露的“抱怨”或“谩骂”,同时加入了几分戏谑和讽刺的意味,往大了说有点鲁迅风,小到个人内心也抒发了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我...
近来无书写正是我正在大量吸收的最好认证,或者说脑子正在发生了新一轮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不过书写本身也是清晰的一部分,所以,或许这不是不书写的理由。抛开这个结,临时想到另一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