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第三篇,字多不让传😂去个人图书馆看看吧

    通玄先生《道体论》白话译文翻译2 问道论

    原文 问道论 道者非有非无,无终无始,圆体周於万物,微妙绝於形名,但闻见之流未能玄解,故於绝称之中强名曰道。强名之道,即是万物之始,从始资生,气形已著,取其持载,号之曰母。然...

  • 通玄先生《道体论》白话译文翻译2 问道论

    原文 问道论 道者非有非无,无终无始,圆体周於万物,微妙绝於形名,但闻见之流未能玄解,故於绝称之中强名曰道。强名之道,即是万物之始,从始资生,气形已著,取其持载,号之曰母。然...

  • 通玄先生《道体论》白话译文翻译1 论老子道经上

    道体论 原文 论老子道经上 道者圆通化始,德者遂成物终,生成既彰,二名斯显,息用归宗,即二常一。即二常一,故道无德外之通,德无异道之契。即一仍二,故道位化通,德标成遂,常一常...

  • 《三论元旨》白话译文翻译

    三论元旨。未题撰人,约出於唐代。 原文 三论元旨序 夫一悟所通,乃无幽而不照,一迷所执,亦无往而不愚。是知附赘悬疣,则形之病焉。妄想烦恼,射心之病焉。形病除而形骸泰矣,心病泯...

  • 《素履子》白话译文翻译

    原文如下 素履子三卷 唐 张弧 撰 其书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録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皆未着録。惟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有之。盖其词义平近,出于后代,不能与汉魏...

  • 《刘子》白话译文55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九流》 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术,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

  • 《刘子》白话译文54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言苑》 忠孝者,百行之宝欤。忠孝不修,虽有他善,则犹玉屑盈匣,不可琢为珪璋;剉丝满箧,不可织为绮绶,虽多亦奚以为也。信让者,百行之顺也...

  • 《刘子》白话译文53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惜时》 夫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何者?火则时时灭,山亦时时移矣,天回日转,其谢如矢,...

  • 《刘子》白话译文52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激通》 登峭岭者则欲望远,临浚谷者必欲窥墟。墟墓之间使情哀,清庙之中使心敬。此处无心而情伪之发者,地势使之然也。故驶雪多积荒城之隈,急...

  • 《刘子》白话译文51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正赏》 赏者,所以辩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理之失也,由于贵古而贱今;情之乱也,在乎信耳而...

  • 《刘子》白话译文50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类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声以同应,气以异乖。其类苟聚,虽远不离;其群苟分,虽近未台。故铜山崩蜀,钟鸣于晋,淄渑共川,色味异质,感应...

  • 《刘子》白话译文49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贪爱》 小利,大利之殬言;小恡,大祸之津。苟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恡则大祸必至。 昔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

  • 黄帝内经,好家伙

    卷九

    阴阳应象第……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

  • 《刘子》白话译文48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祸福》 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妖之所见,或能为吉;祥之所降,亦回成凶。有知祸之为福,福之为祸,妖...

  • 《刘子》 白话译文47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利害》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憎失,物之恒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缘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

  • 《刘子》白话译文46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风俗》 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自厚薄,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

  • 《刘子》白话译文45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随时》 时有淳浇,俗有华茂,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体齐也。故无为以化,三皇之时;法术以御,七雄之世;德义以柔,中国之心;政刑以威,四夷...

  • 《刘子》白话译文44

    刘昼《新论》白话文 原文如下: 《刘子·观量》 夫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情于近者,必略于远。由心不并持,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有所忘也。故仰而贯针,望不见天;府而抬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