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现的乐趣》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阅读理查德·费曼的《发现的乐趣》,不再是单纯被科学家的好奇心打动,更像是找到了一把解锁课堂的钥匙。费曼笔下那些探索物理世界的纯粹快乐,与我每天面对的数学课堂奇妙呼应——原来无论是高深的物理,还是基础的数学,“发现”本身才是点燃学习热情的核心。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是费曼回忆童年时父亲带他观察树叶的片段。父亲没有直接告诉他“树叶有叶脉”,而是让他自己数叶片上的纹路,比较不同树叶的差异,直到他主动发现“每种树的叶子,纹路数量好像都不一样”。这像极了我以前课堂上的一次经历:教“乘法分配律”时,我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们用两种方法计算“6套校服(每套含上衣55元、裤子45元)的总价”。当孩子们自己算出“55×6 + 45×6”和“(55+45)×6”结果相同,又在更多例子中验证出规律时,他们眼中的光,和费曼描述的“发现的惊喜”如出一辙。原来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从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找到答案”的过程。

费曼还提到,科学的乐趣不在于记住结论,而在于“追问为什么”。这恰恰戳中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痛点——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却忽略了引导他们追问“数学背后的道理”。有一次教“长方形面积公式”,我没有直接说“面积=长×宽”,而是给每个学生发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他们动手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当学生们发现“拼出的长方形,长是几,每行就摆几个小正方形;宽是几,就摆几行”,进而自己推导出“总个数=长×宽”时,他们不仅记住了公式,更理解了“为什么这样算”。就像费曼说的,“知道事物的名称,不等于了解事物本身”,数学教学的意义,正在于让学生越过“名称”,触摸到知识的本质。

最让我反思的,是费曼对“错误”的态度。他在研究中多次碰壁,却始终觉得“错误是发现的必经之路”。这让我改变了对学生错题的看法:以前我总想着让学生少犯错,现在却会在课堂上故意“留白”,允许他们试错。比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让学生分10块糖,每人分3块,有人说“能分3人,剩1块”,也有人说“能分2人,剩4块”。我没有立刻指出错误,而是让他们实际操作——当分到第3个人时,剩下的4块糖还能再给1人分3块,直到最后只剩1块。那个算错的孩子恍然大悟:“原来剩下的数,不能比每人分的数大!”这种从错误中自己修正的认知,比我反复强调“余数小于除数”深刻得多。费曼说“乐趣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对孩子而言,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正是最珍贵的学习体验。

合上书页,窗外的阳光洒在备课本上,我写下新的教学想法:教“分数”时,带学生切蛋糕、分纸条,让他们自己发现“整体可以分成相等的部分”;教“统计图”时,让他们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自己整理数据、绘制图表。我想,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必追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数学家,但可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像费曼在书中说的,“这是一种探索的喜悦,是从无知到理解的快乐”。当孩子们在数字、图形、规律中,第一次感受到“我找到了”的惊喜时,数学就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把有趣的钥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读费曼的《发现的乐趣》,读出了许多触动。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没有用晦涩的公式堆砌理论,反...
    Wu_qqqy阅读 38评论 0 2
  • 合上理查德·费曼的《发现的乐趣》,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位充满热情、永葆好奇的物理学大师,仿佛隔着书页向我眨...
    朝阳起阅读 15评论 0 0
  • 捧着《发现的乐趣》,我本以为是满篇物理公式、科学理论,毕竟作者理查德·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可翻开书页,却像推...
    半帆爱吃肉阅读 41评论 0 1
  • 费曼在《发现的乐趣》中,将自己对物理、对世界的探索历程,化作一段段充满温度的独白。这本书没有晦涩的公式堆砌,却让我...
    多啦A梦呀阅读 36评论 0 0
  • 前两天批改孩子们的写话作业,看到小轩写道:“太阳公公笑了,把金色的光洒在我的被子上。”我不禁莞尔——在孩子眼中,连...
    5dd8a51ea584阅读 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