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江苏
  • 能告小状的昊
    昊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特能告小状。
    每每你有时间在班上,他都会屁颠屁颠的跑你眼前,跷跷牙状的说:“老师(si),咱班的谁谁谁又课间打闹了”“ 老师,咱班的谁谁谁让教导处抓去了,应该是没带校牌”“ 老师,咱班的谁谁谁好像昨晚路队没走好,被教导处老师记名了”…….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不错,有这么个孩子偶尔通风报信还是不错,最起码你能随时了解班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的动态,所以,他每次告状时,我都表扬他:“不错,老师知道了,谢谢你”。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了问题。
    一是昊的这种告小状的方式不会忌讳班上的任何人,总是当着犯错孩子的面告,甚至是别人来告,他也能注意到,随时参与进来。长此以往,孩子们开始不喜欢他了。
    二是昊的频繁告状有些是为了“邀功”。事情可能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你处理了又有点扩大事态,不处理又怕消磨了孩子的积极性。
    三是昊身为一个小男孩,他娇滴滴的状态真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
    我也才曾和昊单独聊,可是小孩子个性总是说了就忘,不过心,效果不佳。
    怎么办呢?此时,文明创城给带来了契机。
    创城期间,班上的垃圾分类成了班上的老大难,小孩子自律能力差,所以一定得找个责任心强,不怕脏,不怕累的孩子,于是我想到了昊,昊也愉快的答应了。
    刚开始的时候,昊还是像以往那样,桶里一有没分类的垃圾,他就会提着桶到我眼前:“老师,你看,不知谁又把垃圾扔这里面了”,由于经常抓不到主,我就做昊的工作:“我会每天在班上好好强调,你一定要负责好分类哈,如果发现了,你能不能自己处理呢?”昊还是很爽快“没问题老师,我保证不出错”。
    昊的工作确实从没出过错,也成为我在班级管理中最信任的人,说实话,有时交代给班长的事也不如交代给他的放心,昊成了我在班上最愿意表扬的人,同学们也都将昊的工作看在眼里,所以也确实打心眼里佩服,也愿意和他交往了,或许昊也找到了展现的舞台,告小状的情形也逐渐消失了。
    可能这就是王老师在《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教育的小智慧,小技巧吧。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特别是面对一群刚刚小升初的孩子,他们正试着从顽劣顽童逐渐向懵懂少年转变。这个期间,如果是强行塑造可能会过早的磨灭他们的棱棱角角,过早的让他们变成失去了创新意识的学习机器。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的引导,抓住教育契机,使用教育小技巧,将教育人的工作变成“润物细无声”的轻盈。
    教育之美在于大爱无痕的智慧,教育之魅在于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教育之无悔在于我们对教育的热爱,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 我的思考

    1.关于毅力
    是因为人们能够高度自律、严格控制自己,所以形成了意志力吗?如果你常年坚持早起,仅仅是因为你告诉自己我必须早起吗?一定不是仅仅靠意志力在“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你享受到了“突破自己”的快感,喜欢早起后的状态或所做的事情。或者也可能是不得已!: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不知疲倦读书的学霸,废寝忘食做项目的骨干,他们依靠的绝不仅仅是毅力,愿意坚持的原因一定是因为他们本身喜欢、享受。存在巨大的内驱力,才是坚持的秘诀。
    所以,如何才能长时间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将学习和愉悦感连接起来,而不是靠意志力去驱动。

    2.关于习惯
    体验“坏习惯的阻力、埋葬坏习惯、洗涤心灵垢痕、好习惯拍卖,跟踪自我评价”很重要,但日后的坚持更重要!
    “道理我都懂,但我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多少人都是明白道理,知道重要性,却只是少部分人能做到。这就是明明有一身的坏习惯,却改正不了;明明知道好习惯很重要,却形成不了的原因。因为太难了!
    但这不是借口!我要坚持把自己今天拍得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加油!

    3.关于记忆力
    因为我记忆力不好,所以老是从潜意识里拒绝有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为自己的不提高寻找良好的借口。
    可是,说真的,初中高中的孩子真的有时间根据遗忘曲线进行及时复习吗?天生迟钝的人,整天按照六步骤按按,脑子就能聪明了?就听听音乐,对实际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吗?这些微乎其微的作用,对我们学习困难的学生真的是杯水车薪啊!
    好吧,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教育最好是防患未然,治未病才是根本!

  • 刚刚读《感恩之心》,被那位不敢进入宾馆的孩子感动了,当他看到那豪华的标准间时第一个念头是“要是能让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房间里住一夜该多好”。我想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做起工作来一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的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是我们的最大的欣慰。

  • 微笑,教室就亮了。 “老师,我们真羡慕你现在教的学生,他们每天能看到你笑。你知不知道,你教我们的时候,面瘫……”。一个毕业的学生这样和我说。这正是我从前和现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这样的名言被我误解了很多年。以前我每次上课都是调整好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冷冰冰的脸走进教室,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不用我张嘴就“不寒而栗”,从而想达到上课“侧耳倾听”的效果。其实,现在回头想想,是得到了很多东西,学生的疏远,自己的疲惫,对教育的倦怠,最主要是课堂效率并没有多少提高。 今年教初三,刚开始是有意识地想尝试一下丢掉“面瘫”脸,改成“天使”,面带微笑。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在课堂上因为哪位同学说的话或者某个举动而微笑或大笑时,顿时,我会觉得整个教室的空气中立马弥漫了一种激进的,奋发的空气,孩子们的眼睛会立马从午睡的惺忪中放出光泽,坐姿也不自觉的挺拔了……我什么也没说,就让嘴上扬了一个弧度,一个自己也很愉悦的弧度,就调动了整个世界。每节课,我都高高兴兴的去上课,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等着我。初三就这么愉悦的进行着!期末考试数学以全班30个优秀的好成绩又让我嘴上扬起了漂亮的弧度。 有时候,我们不必费心思去探究什么深奥的教法,不必去做什么复杂的心理工作,真的,课堂上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室就亮了……

  • 今天观摩了角色扮演、情景想象、感觉置换、空椅子技术等学习兴趣提高的活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我都在心里想:我的学生能够配合么?能有这样的想象力和分析力么?我们做起来会有效果么?观摩的时候我不停的思考着这个问题。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就是乡村学校的学生,并不习惯甚至害怕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难以按照我们的预想参与活动,更不用说要达到什么效果了。这就看出气氛营造的重要作用了。我们首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放松自己,然后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学生放下心中的矜持,忘掉我们平时严肃的形象,弱化教师的身份,这样,只要我们按照老师所教步骤,自然能够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午所学,感觉脑子里比较凌乱,有些捋顺不清。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心理暗示”,而我每次都是走不进去,且刚开始坐直,调整呼吸的时候,总是感到一种呼吸局促紧张感。可能就是沈老师所说的不够放松吧。

  • @景2018 天!吓人!咋办😂😂

    20180315学习能力指导之兴趣培养与自信训练

    满满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相信你又有了新的收获与感悟,在学习结束时悄悄地提醒大家,别忘了提交今天的作业。非常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 今天的学习内容很多。最想说一说的是郭教授展示空椅子技术时学员的感受___被冤枉被区别对待的委屈,被当众攻击(既有言语的和也有肢体动作的)的羞耻感与愤怒。
    二十年的酒酿应是酒中的上品了吧,可一包负性的情绪酿造的生活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一定不会是珍馐美馔的。
    青春期是一段特别特别的时光。
    之所以如此的特别,就在于要完成之前各阶段人生阅历的整合,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在一堆脆片中完成拼图,在一片废墟上建立大厦。一边拆迁,一边建设,强大与虚弱,狂妄与自卑,如果用心体会,那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有着脆弱的自尊。父母师长早已被赶下神坛,远离TA心目中神的谱系。而最在意的,是那些游荡在他们身边的和TA一样孤独又脆弱强大又虚弱的灵魂。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该如何得体地和TA在一起?
    夜深了,人不静。

  • 今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经过一天的学习,我收获了感动,也静下心来深深反思。
    思索来源于“空椅子”游戏体验,耿丽从学习的第一天起,就坐在我身边。她是一个快言快语的女孩,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她的圆眼睛里,似乎只有欢乐和对未来的憧憬。所以今天,当她说出刘老师对自己的伤害时,尤其,当她落泪时,我震惊了,我想不到:一个教师对孩子的伤害竟然可以持续20年!这么多年来,这个女汉子一样的孩子不知道多少个夜里咬牙切齿或者暗自垂泪……我回想自己教学生涯中,会不会有这样的举动,让一个孩子的心结缠绕了整整20年呢???
    感动源于“自信银行”储蓄活动。我不大好意思与别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当欣慧拉着我的手,说出了我的优点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她看到了我的闪光点,那种自豪感,真的就像一束阳光,让我温暖。

  • 王老师的《小人求全,君子求缺中写到人的认识其实是很狭窄的,局限性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能能耐,你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过是个“缺”而已,“缺”意味着开放,“完”意味着封闭,所以“求缺”的本质是求知,而“求完”的本质是“不想再学习了”。去实践基地这几天,我们班的刘泽桐从第一天就让家长带回家重新理发到排队、说话、吃零食等等违纪行为,因为之前他的纪律就不太好,去基地后思想上有所放松,所以昨天是错误不断,今天学习电烙画时,我发现他画得不错,把他的作品展示给了全班看,又帮他拍了多张照片后,帮他分析了他将来可以从事更多与美术有关的专业,但是在特长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有纪律和文化做保障等等,在这节课后他在下午能帮助同学办板报,晚上集会纪律也有所改进。王老师的文章点醒我首先要直面学生的不完美,也就是认识到学生当有不足,我们无需怨天尤人。反之,如果为了追求完美而“大动干戈”,太过关注缺点,总感到不足,到头来可能既得不到理想中的完美,反而可能深受其害。君子求缺关键在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后能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来提升自己,尽可能地实现圆满。

  • 夫,成绩优异,升初一年级第六,期末考试年级第二。
    夫,见多识广,妈妈二小老师,与儿子假期同步,于是假期带儿子去过大江南北,这次寒假还带儿子进行了新、马、泰之游。
    夫,博览群书,凭着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厚的知识积淀,两次考试,历史成绩均一百分。
    于是,夫目中无人,无视尊长,小学老师都头疼,据说他在哪班哪个班准乱。四年级时课堂上竟公然和老师叫拍,把老师整哭。
    寒假开学,他高高地仰着头,谁也不放眼里,我说他几次,他毫不在意,也语气很硬地和我对峙。政治课、地理课我坐班,亲眼他用小“聪明”抓老师小辫子,把课堂引向混乱,老师很是气愤,他洋洋自得。
    周一临时调课,第一节地理,预备铃响了,地理老师没来(地理老师很认真,每次都早早来),“霖,你去看看地理老师是不是不知道调课了,”我说。
    霖升初中后成绩进步很大,从二十多名进到前十名,最重要的是品质优秀,每天晚上都自觉留下来收拾卫生,并且极其认真,从不抱怨,也从不提给他加分。
    霖在走廊遇到地理老师,他推门走进教室,却并未向座位走去,而是静静为老师开着门,等待地理老师进门,地理老师进来,看到扶着门迎接她的霖,微笑着说“谢谢”
    那一刻,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
    晚点,我以此事为契机,对孩子们进行潜意默化的教育,对霖的做法,大张旗鼓表扬,让孩子们明白,教师为他们成长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他们值得孩子的尊敬,孩子们也应该恭敬地对待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我偷偷地关注夫,夫脸上凝重,悄悄低下头。
    今天中午,饭后,我站在讲台,夫走过来“老师能借块纸给我用一下么”我把桌洞里纸巾递给他,“谢谢老师”语气温和而礼貌。“真棒,这才象个绅士”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 今天忘把必读书带回家,只好端起了假期里买的《黄渤说话有道》。了解黄渤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歌手,他说:“当时唱歌的时候,最多的一天赶过11个场,人家分偶像派和实力派,我是体力派。”这句话说的轻描淡写,听的人感受到的是他的艰辛与乐观。是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需要自己的努力做支撑。“就算是草根,我也是冬虫夏草。”黄渤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高挑的身材,但他却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赢得众多观众的青睐,不得不说是他心中的那份执着,付出的那份努力感染了更多人。“李雪健老师是用骨血在演戏陈道明的节奏让我羡慕。”取得了成就,还能做到谦虚好学,不断挑战自我,这是许多人成名后不具备的。“有多少人比你还努力,比你还有天分,但没有碰到好的机会,所以你还得感谢命运。”命运曾经给过他那么多磨练,他却报之以歌。或许人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迷失自己,不迷失自己前行的方向。

  • 凯文正在发作业,跟随着他的身影,我的视线定格在地面的一张纸巾上,当时我没有马上捡起来,而是期待着从我面前经过的孩子能意识到,事与愿违,两个孩子都蓦然地离开了,正当我想要弯腰的那一刻,凯文抢先一步,捡起来地上的纸巾。虽然凯文学习很差,但此刻的举动却彰显的他个性之美,我没有夸奖他,只是送给了他说一个赞许的微笑,他的脸上泛着一丝羞赧和喜悦。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和差异,细数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都有很对令人欣赏和学习的地方。作为老师,能够欣赏到学生的价值与美好,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它也远比什么都重要。

  • 时光啊,请你慢慢走
    郭红娟0313
    对于一个理科不好的人来说,像我,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就是一个难题。
    我总觉得时间被分成一块儿一块儿的想要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大的工程只能靠晚上。而晚上动脑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失眠。
    原来让人畏惧的不是远方而是鞋底的一粒沙子。打败一个人的不是山峰而是满地鸡毛。
    既然你都说时间是最公平的,我就纳闷儿,那些在某一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还涉足其他多个领域的,并把家庭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的,顺带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
    我想除去先天因素,他们在时间管理上一定有着过人之处。
    比如课间的十分钟,能不能找个学生谈谈心和他聊一聊学习上的困难?在等待打印机开启的时间里能不能把水壶灌满水?坐公交车上下班的路上能不能把每天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看到日历上标出的一个个的日子,能不能把事情分个轻重缓急?吃午饭的时候我能不能跟同事请教上课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锻炼身体的时候能不能背一首诗以弥补知识上的缺失?
    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如果没有一大块儿一大块儿的时间,那么就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就是我对于时间管理的目标。只是我不确定的是一心二用是不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修炼。好吧,人生就是一种修行。

  • 说实在的,一个班的学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吃学习这口饭,当然也不一定发展差了,生活照样可以幸福快乐。无奈的教育现实就是得要分,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真真是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当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给你的东西。这句话说得太有哲理了。其实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离开了学校,大部分人学习的东西得忘至少一半,在他们的回忆里,来自教育的回忆,更多的是什么呢?希望不会是空洞的,茫然的。王老师在接手这个棘手的班级后,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当时觉得是聪慧的,可是读他的文字多了,才知道那不是聪慧,而是教育的真正的回答。但是即使这样,我也不能有王老师那么高的境界,还是得要成绩啊,只能从夹缝中去慢慢行走。

  • 今天想写写我忙乱的一天。
    早晨到校就钻进孩子的作业堆。
    第一节课就迎来了党员的网上答题,整整一节课和同行俩也没答完,答题网已陷入了瘫痪,无法进入了,此时还差7个人的。
    第二节课去向组长学习了一节课,刚回到主任室,主任就说教研员打来电话,于是就和教研员进行了沟通,得到的消息就是教研员要来坐班听初四的复习课,嘴上说欢迎,实质真是知道要开始忙碌了,接着就通知了组长,集合和组员商量新周备课。第三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第四节约来李老师录制视频任务,一直到12点才匆匆吃了中午饭。
    12点10分我已经走进教室辅导孩子作业改错。
    12点20本该休息的大好时候,突然想到还有7个人的题还没有答,等到圆满完成任务,下午第一节课得上课铃响了。
    两节课后,忙活竞赛题的打印和印刷,此时还在等待李老师开会回来的指令下节课接着录制视频。一直到傍下课李老师说可以录了,于是忙活着组织孩子,我的数学自习也开始了。
    一直到放学,李老师的录制还在进行着。
    最不应该的是即使这样忙碌还是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忘了没办。[捂脸]
    回到家就开始梳理晚上的事,看书写感悟,做数学作业,党员的台账和反思,视频PPT的修改……
    这其实是多数人最平常的一天,所以今天的记录不是想抱怨就是想梳理,想反思。
    1.好多事情其实在周末在假期就可完成,不应该推到临好交任务是才弄,实在是被动。
    2.一些重要的事情其实就应该做到最实处,不应等待检查时才想对策。
    3. 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时,协调工作一定要走之前,需要细致的想到所有。
    希望经过反思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或许会处理的更好,明天还是满血复活的一天。

  • 王老师用一句话诠释了家庭教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种瓜,有时候也是为了看花。文中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为了学习,做什么都是荣耀,或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家长。但是上学除了学习,还要有很多东西比考试重要,例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健康阳光的心态,豁达善良的心性,这些不能用考试衡量的品质,似乎对一个孩子离开学校的发展更有意义。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首先培养的都是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或许在他以后用的不多,但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学习考试的重要。在目前的体制下,通过选拔性考试选出人才,让他们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这无疑使人能够更快地走向成功。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要有约束,不能随心所欲的发展。作为家长责任重大啊,不要总是给孩子灌输学习第一的理念。在他的印象中,学习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学习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遵守规章制度,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如果够幸运的话,他顺利进入社会也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 天读到王维审老师书中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这一章。文中王老师在“教育叙事写什么”中提到教育的痛点、疑点及亮点,都可以作为自己写作的切入点。这让我读出了杨雪梅老师的影子。昨天杨老师讲座时也曾提到写教育叙事的几个点,正是这三点。杨老师说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个影子老师在追随着自己,我想杨老师应该也是王维审老师的追随者吧。因循着大家成长的道路,紧跟着榜样的脚步,在前进的道路上会走很多的弯路。读王老师的“教育到底能做些什么”“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简短的故事,意蕴深刻道理.反观、自省,在学习中继续前行。

  • 3月13号
    周一课前照例要订正双休作业,站在第一排桌子前随意的低头扫了一下,一页试卷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字,尤煜尧的作业,一向如此。
    之前也知道这种情况,无论班主任还是我,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甚微!所以其实我不生气,我笑着说了一句:“昱尧,这试卷给你都浪费了”
    “捏就不给我好了,我也不爱要”我没想到一向老实的昱尧能说出这种话,心底里确实涌起一阵愤怒!但要顾及全班推进内容,我看了看他,没再说啥!昱尧很有些自得的翘了一下嘴角!
    进入学生巩固背诵的环节,我又站在昱尧眼前
    “昱尧,我真不爱教你,你以后上历史课是不能不进教室?”我问的直接而严肃。
    “不能”。他显然没想到我会这样问,愣怔了一下仓促回答。
    “既然我不爱教你还必须又得教你,那么凭啥你不爱做作业就可以不做啊?我也承认咱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给我一个理由来!”
    沉默,头也终于低下来了,没了之前的底气了!他肯定是找不出理由的!
    “作业也是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发给你,是把你和同学们同等看待,显然老师尊重了你,可你尊重了我的劳动没?如果尊重了,作业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乘胜追击。
    “你懒于写作业,其实我觉得是个小毛病,可刚刚你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你的大问题,你知道是啥么?”依旧沉默
    “你的大问题是你竟然不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竟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或者老师为你的付出,这恐怕是你的大问题啊!今天回家和你爸爸妈妈聊聊是不是这个理!希望明天课堂上我能看见一个明白事理的尤煜尧!”
    那节课剩下的时间里,尤煜尧难得的专心了一些!
    至于他回家是否和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是否自己认真反思过了,我没再确认,也没有必要确认,他如果能明白的话,当时就已经明白了。他想接受的话,当时就已经接受了!
    效果如何?
    明天的课堂上再看!

  • 120
    20180313共读第六周第二天

    教育专家的高端引领, 校本研究促进的专业发展, 行政手段提供的成长平台, 这一切都抵不过一种力量, 那就是你内心的觉悟和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