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本书,要符合作者正在就读的专业与他的爱好,不易。拥有一本对此契合的书籍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并非人人都拥有这种幸福。一个喜欢时尚但在学汉语言文学的人,把《红楼梦》视为时尚周刊...
推一本书,要符合作者正在就读的专业与他的爱好,不易。拥有一本对此契合的书籍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并非人人都拥有这种幸福。一个喜欢时尚但在学汉语言文学的人,把《红楼梦》视为时尚周刊...
不记得肖邦、不怀念莫扎特、不崇拜巴赫,在“浪漫的主义”、博尔赫斯的玫瑰与毛姆的月亮推崇下的今天,我唯一留有回忆的古典音乐家只有德彪西。尽管古尔丁只把他列为古典音乐家中的二十二...
迟到的玩家说了一句“马上就到。”其余人便开始了自己的等待。 有三个人是许久未见的朋友。上帝。她们终于获得了一段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注视的时间。为此,他们等了两年。像是异地的恋人...
逆反是最被人轻视但对生活影响最大的情绪。我记得我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读各种名著,必要时还要写读书笔记。 我至今都认为读书笔记是一种自发行为,而不应该被强制要求去写。往上推敲,读...
一场文学社的面试,在满堂悄无声息中开始。 我甚至不敢说“开始面试”,我怕吓到他们。可怜的考试徒们,心里很早起就对此畏惧。即便他们面前坐着的不过是比他们年长一二岁的孩子,早一届...
失恋:一种社会行为。专一成为了最高道德。互相折磨的口径。男女双方谁占据了“专一”,谁就可以容忍自己的一切过失,忽视对方的难处。他或她是上帝,也是另一半的撒旦。拉锯。爱情无私的...
在校门外有两种声音,都不吵,都很悦耳。 一种来自女孩们。有一个很悦目的、穿着粉红毛衣的女孩站在绿色铁门前当模特,另一个自带遮光板与相机的女孩告诉她该如何站采光比较好。相比男孩...
我很难将视线从她身上移走,那个带白色相机的女孩。 在李子坝站下,站在江边的我,靠着红棕色栏杆,挥着镜头指向进站的轻轨。笨拙,或是庞大的另一种代称,举起相机,从肩关节牵扯肱二头...
他挂在栏杆旁很久了,怕是风干了。 他将头探出去,探到雾里,像是一盏失修的路灯,灯芯裂掉,光稀稀拉拉地坠入山崖。男人断了头,只剩下脖子、身子、四肢与套着布鞋的脚在步道上,一动不...
充电器插入手机时的安全感 我有一个将要关机的手机,可我没有充电器,因而我会产生莫名的焦躁感(或没有插头、没有电等一系列类同与无充电器时手机将要关机产生的焦虑)。这种心慌源于手...
“我想走,想去什么地方,找到我的位置,嵌进去。” 上帝已死,但一切照旧。 上次提到“上帝”还是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论里。“上帝是否存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苦恼的问题。在...
(一) 勇敢不是品质,而是奢望。 绝大多数人是懦弱的,这一点跟儿时传递的教育背道而驰。若世界真以“正能量”为标杆,抛除媒体加以滤镜的渲染,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中一定有“勇敢”。...
真正了解抑郁症患者的人,是不会说出“玻璃心”这样的比喻的。都2021年了,我们依旧活在抑郁症是玻璃心不是病的可怕逻辑了,自认为他们靠自救就能活下去,那可惜了胡波、梵高、海明威这样艺术家的离开,人们自大到永远自以为是,也真的很可悲了。
想为鹿道森的父母说两句话首先声明,这是一篇自嗨文,只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强求任何人的认同,若有不同意见,我完全理解。 首先还是对这个年轻人的离去表示惋惜。 这两天将鹿道森事件仔细过了一遍,包括他的遗书...
“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
本文由故事领域伯乐 @一阅青馨 推荐。
这是一篇调侃风的谈话类小说,作者用一种很特别多调侃的语言,刻画了一个“狂妄之徒”,但是他狂妄吗?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因为优秀被排挤的小孩。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故事的背后引人深思。
作者语言驾驭能力很强,通篇读下来,让人忍俊不禁,细想,却又五味杂陈。好文,特此推荐 。
与其说是一个“狂妄之徒”,倒不如说是一个小人物的自卑。
王先生的一个“跑腿”“随从”“办公室主任”… …总之就是一个负责联络、招待的小人物(作者“小气”的连个名字都没舍得给他,哈哈……),生活在夹缝中,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人性的弱点又让他很想表现一下自己,好在自己的儿子比较“争气”,所以他就抓住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向别人炫耀他的儿子。
最终的结果是“儿子就被学校孤立了。”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孩子的优秀被人妒忌,很多时候都是这样,那就是很多人看不得别人的优秀。
二是“那些胡作为非的小孩”“却没有人骂,也没有人敢骂——小孩不敢,老师不敢,更可悲的是,我也不敢。我唯一敢做的,就是鞠躬称好,历史老师也只敢这样,所有老师,都只敢这样。”
这就是在“强势者”面前的集体沉默,这不是小人物们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其实,也不是什么悲哀,历史就是这样子!
十分佩服作者这种“独角戏”式的谈话题写作手法。通篇似乎没有场景设置,也没有什么人物外貌、心理的刻画,但是读过此文,眼前就会活灵活现地出现那些卑微的小人物以及那些“大人物”形象,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的满腹经纶和得意洋洋,而在主任面前又奴颜媚骨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足见作者超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虽然语言幽默,不失调侃,但体现出寓意却是深刻的,令人沉思。
有个笔误错字:“乖乖,想到(都)不用想,这群小子怕是连哲学这个词儿都未必听过……”
由于理解能力的原因,可能理解上与作者原意会有偏颇,请作者多多包涵。
在理查德•卡茨选择从一个修筑工人变回摇滚乐手时,我不得不佩服其年近半百的岁数。虽然他从现实回到无意义世界的目的里有一部分是为了老友妻子的肉体,但不妨碍他回来了:“白痴”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