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善良这个话题。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做人要善良,要心怀爱心,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我们又为什么要善良?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是属于关系型动物,必须在关系中...
今天来聊一聊善良这个话题。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做人要善良,要心怀爱心,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我们又为什么要善良?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是属于关系型动物,必须在关系中...
上期分享了当我们是为了某个目标而行动时,也就会有执念的产生,冲突烦恼也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要拥有安宁和谐的人生,我们就要去放下执念、放下目标。但是很多人马上会说,没有目标还会有...
今天来聊一聊意识这个话题,前面有分享过,我们所有的思想意识都是来自对自己感知的记忆,是后天所形成的,我们大脑里储存的所有思想画面,就都是属于意识的范畴,一个人的经历越多,大脑...
上期分享了执念是指执着于某个目标的行动。当我们的行动是以目标为中心时,首先就意味着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就会忽略行动过程,也就失去了行动的乐趣;其次,如果目标不能实现,我们...
今天来聊一聊执念这个话题,执念顾名思义就是指执着于某个观念的行动,基于观念的行动也就是指有动机、有目的行动。就像那些执着于某个信仰中的人,他们天天念经打坐、天天吃素等,并不是...
外化而内不化,是庄子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是指我们在外在要随大众,而内在要做自己,要保留自己的本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都知道人是属于关系型动物,必须在各种关系中生...
上一期分享了我们所有的冲突都是来自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如果我们在面对事物时,只有来自本能显意识的反应,没有来自潜意识的反应,也就不会有冲突产生。就像我们看到有老人摔倒的...
上期分享了智力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我们累积的思想知识越多,智力也就越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自然也就更容易获得外在的成功。但是我们人是由外在和内在所构成,如果只有外在...
今天来聊一聊智力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认为智力是先天的,人的聪明与否是出生时就决定了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智力的官方定义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
我一直在强调心灵相关的知识对自身心灵的成长都是无用的,是因为我们学习心灵知识是为了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前面讲了我们的快乐,是由自己的感知力所带来的,只有当我们处在感知的那个当...
我们都在讲人人平等、众生平等,那么究竟平在哪里呢?从外在来看平等永远不会存在。就我们人类本身就有男女之别,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美有丑等,这就已经不平等了,在物质地位上也是一...
我们的性格缺陷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我们的行动方向本身就错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时,我们改变的方式就是从缺陷的对立面去行动。假如我们是自卑、内向的,我们就会努力去让自...
孔老夫子讲哀而不伤,是指我们的悲哀感受要有节制,不要太过,过则会带来伤害。但是一个人如何去掌控悲哀的程度呢?悲哀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吗?这显然是做不到的,悲哀是来自我们的感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不因客观事物的好坏而悲喜的状态,成了很多人所向往的境界,尤其是那些修行的人,当自己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学有所成。但是当一个失去了悲...
我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有两种积极的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彻底解决问题,第二种则是放下问题。 彻底解决问题肯定是最好的方式,问题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也就不会有内耗产生。但是要彻底...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我们都懂得追求道远比追求术重要。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问题的本质,术也就是指从表层去面对问题的技巧、技术。任何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本质,也就...
当我们带着内耗去生活、去行动时,我们也就不能专注于当下的行动,也就会导致行动效率低下,更不会从行动中得到快乐,我们也就会抗拒行动,行动就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内耗。我们的内耗也就...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的后半句其实不太准确,因为绝大多数人用尽一生都治愈不了自己的童年。这也就是今天要讲的话题,为什么不幸的童年会导致一生的不...
前面讲了自我产生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当有了自我的存在,我们的行动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这样的行动一定就会产生无限的冲突。所以自我越强的人,痛苦也就越多。要超越痛苦,我们就要...
前面讲了我们所有的思想意识都是来自对自身感知的记忆,当我们有了思想意识的存在,自我也就出现了。就像在我们愤怒的那个当下,我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愤怒的,存在的就只有愤怒本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