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云老师的《以评促教,以改增效——中考试题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思考》让我获益匪浅。朋云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试题鉴赏:明晰中考试题的学科育人导向;以评促教:反思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和瓶颈;以改增效:探索初中英语教学路径和方法。这三个方面主线清晰,层层递进。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网络研修,而是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首先,朋云老师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教学建议: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教师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等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建立相互间的关联,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使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紧接着,朋云老师进行试题鉴赏,明晰中考试题的学科育人导向。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英语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试题命制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目标要求,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着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以及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在考查语言能力的同时,也间接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充分发挥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
朋云老师通过剖析真题案例向我们呈现:1、落实立德树人,加强素养立意;2、考查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格;3、合理控制难度,体现降难提质;4、彰显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
1、落实立德树人,加强素养立意。
阅读理解B篇:通过Vicky整理房间的经历,巧妙融合了地理知识(飓风的影响)与日常生活教育,同时展现了飓风的双重性,考查了学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素养,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短文材料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通过问题设置考查了故事开端的信息提取、人物观点和态度的正能量转变、主人公情绪推断、文章立意的推理归纳、以及文章标题的凝练概括,以小见大,弘扬正能量价值观,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
完形填空通过讲述Frank因考试压力而焦虑,进而引发与弟弟Andy的冲突,最终通过沟通和道歉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了面对压力时的情绪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勇于承认错误并寻求和解的品德。这些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素养。
以考试为主线,以情绪处理为暗线,以素养为立意,考查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2、考查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格
听力理解的考查,围绕新课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精选素材,注重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
既有对考生从口语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如地点(1)、学科(2)、天气(3)、人物分辨(4)、价钱(7)、时间长度的计算等关键信息捕捉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A篇,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的关键语言能力:读、看。考查学生的低阶思维(记忆、理解)、高阶思维能力并存。
学生需要从多模态语篇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以便做出参与决策。
在阅读材料时,学生需要判断活动的吸引力、兴趣及时间安排等,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不仅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快速阅读、准确理解并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比较能力。
阅读理解C篇,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转换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推断理解词组意义、提炼概括关键信息、解读分析段落大意、分析概括写作手法、总结归纳作者写作意图,涵盖了观察、分析、理解、判断、概括、推断等多种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D篇,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及生活常识,判断出段落与主题以及句子与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考查了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
书面表达的真实情境创设,通过读、看、写等途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获取、理解、传递信息的能力,表达意见和观点的能力,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3、合理控制难度,体现降难提质。
两考合一:①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
②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提供依据:①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
②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
试卷主要围绕基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进行考查,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引导初中英语教学回归课堂,落实课标要求,扎实开展教学,重视日常积累,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降难提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听力部分:获取具体信息、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
阅读部分:理解层次:关键信息获取、释义、概括归纳、推断、比较等能力;
语篇填空:语篇中准确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力;
写作部分:准确恰当地运用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有逻辑地进行书面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4、彰显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
选材凸显中国元素,体现河南地域文化,如:
阅读理解(A篇一传统泥塑),语篇填空(历史人物包拯)
补全对话(革命老区新县),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阅读理解A篇:不同社团的成员招募:
C篇:不同国家、历史时期对天气的预测方法
D篇:对全世界未来职业的展望;
语篇填空第二节:不同国家经典故事的介绍…意在引领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的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部分:以评促教:反思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和瓶颈。
朋云老师首先就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时间分配进行了四个追问。
时间分配是否做到了:1/6的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2/6的时间培养学生读的能力,1/6的时间培养学生写的能力,2/6的时间培养学生语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进行了三个追问。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
(1)除了语言知识我们还教会了学生什么?
(2)除了课本和教辅我们还读了什么?
(3)除了课文和听力试题我们还听了什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读、看、说、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
教学方式进行了五个追问。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
(1)我们是否功利化的一切指向分数?
(2)教学重点是否聚焦于碎片化的讲解?
(3)语言学习是否停留在浅层化的词形?
(4)学习方式是否保持长期机械化背诵?
(5)课堂检测能否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
第三部分:以改增效:探索初中英语教学路径和方法。
李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新课程方案从双基(200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维(2011)——核心素养(2022),从丰富教学内容和落实学习活动观两个方面来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等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建立相互间的关联,探索初中英语教学路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教学内容
1.以主题为引领,选用真实语言材料。
通过期刊订阅、网络搜索、整合影视资源等方式,引领学生选择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2.利用平行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课标编写,其相同话题所选的语言材料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若能研读平行教材并从中选择合适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以主题为引领,选用真实语言材料,还是利用平行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我们都要考虑:语篇的整体质量如何?难易程度如何?语篇是否适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材料?语篇适用于开展哪些教学活动?
语篇研读:
1.分析语篇主题、内容(what)、文体结构、语言特点(how)、作者观点、写作意图(why);
2.探索文体特征、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3.根据学情(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掘。
分析主题意义(写作意图):
(1)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tell us by writing this article?
(2)What may be a good title?
分析语篇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
(1)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e reading
(2)What's each paragraph about
(3)Which paragraph is about
(4)How does the writer tell us the information?Listing numbers? telling stories? showing facts?
(5)What do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1/23456? 12/34/56?
提升写作能力,设计什么任务?
(1)Conduct an interview. Work in pairs. One student is a news reporter and the other is interviewed. The news reporter conducts an interview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at this moment.
(2)Role play. Make a conversation and role-play it with your partner.
(3)Retell this passenger to your partner.
(4)Write a letter. Imagine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om in LA.
(5)Rewrite the passenger within one hundred words.
(6)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these questions:What the time in Beijing now? what are people doing ......?
丰富教学内容需注意:紧密围绕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与主教材相辅相成。
3、中招真题的深度挖掘和再利用
主题意义引领的拓展阅读;
语篇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
语篇体裁决定了信息组织方式、文体结构、语言特征。
应用文:
事实理解---细节理解、具体信息获取
推理判断---计算(时间、价格、日期)、比较
主旨大意---标题概括、写作对象、文章出处、体裁
主题意义---文章写作意图
B篇记叙文:侧重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最终落脚点在于体现文本的育人价值;
人物关系:梳理故事线索,关注动词的变化(明线时间线、暗线情感变化)
人物评价
写作意图:育人价值
词义猜测(熟词生义)/指代关系
语言知识、单个句子分析,揣摩言外之意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有怎样的行为
缩写、仿写、改写。
C篇--说明文:侧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普及科普信息并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What 作者写了什么
Why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
How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段落大意
段落功能:信息、举例、观点、事实、结论
框架结构
写作意图
语言知识点:猜词
(二)落实学习活动观
李朋云老师在讲落实学习活动观时,给我们讲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以及分别可以设计哪些活动。
学习理解层次,通过感知与注意warm up/ lead in激活已知,围绕主线,获取与梳理文章大意,段落大意。read the lines, 通过大量的输入,进行学思结合。通过匹配、连线、填空(词汇,语法)、问答、思维导图(概括与整合)等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理解,隐性学习核心语言(新单词,核心语法)。低阶思维的培养:理解与记忆。
应用实践层次,between the lines,学用结合,低阶输出——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设置的问题主要有:描述与阐释,推理判断(逻辑关系),词义猜测(图与词匹配,词与词英英释义)辨别词的近义、同义词,感情线,路线图(时间、空间),作者意图,代词的指代关系,框架结构,语言知识拓展练习。可以通过匹配、填空、问答、图表、对话、转述、复述等挖掘主题意义的探究问题,建构知识结构,互动交流,显性学习核心语言。
迁移创新层次,beyond the lines,学创结合,高阶输出。设置的问题主要有:推测结局,人物评价,段落功能,赏析文章。通过问答、匹配、缩写、改写、采访、对话、人物身份转换、写信、图示等引导学生个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践行学习活动观的过程中,基于三类活动的循环,要坚持育人为本,围绕单元主题,挖掘育人价值,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探索出更多具有整合性,关联性,递进性和实践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阅读、书写、观察、思考、表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主要的五项基本技能,学习上的五把“刀具”。
重视实践(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生命化教学:教学过程变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教学要成为唤醒灵魂、感动精神、滋润心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