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这一章的认知学原理是: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通过培训就像科学家或者历史学家那样思考。 这一...

第六章: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这一章的认知学原理是: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通过培训就像科学家或者历史学家那样思考。 这一...
第五章对课堂的启示 练习有两个明显的优点:形成最基础的本领和达到精通。 还有更明显的优点是:让思考过程变得省力,这样才能学得更多;让记忆更持久;增加了记忆迁移的几率。 但是:...
第五章:题海战术有用吗? 认知学原理: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这一章作者围绕为什么要练习,哪些内容需要练习,怎样安排练习让学生觉得有用又有意思三个话题阐释。...
第四章对课堂的启示 1.帮助学生理解,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了比较 经验帮助学生看到深层结构,那就提供更多实例让他们增长经验。 让学生比较不同的例子。 感悟:也就是说多练习是有...
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学会抽象思维是上学的目的。但是大脑不喜欢抽象思维,倾向于选择具体事物。 认知学原理: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是具象的。 1...
第三章对课堂的启示(P62-67) 1.从学生会思考什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案 希望学生思考什么不大可能实现,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思考什么? 2.慎重强夺注意力 不要让学生被其他东西...
3.故事的效用 大多数故事包括四个原则,即“4C原则”。 第一个是因果关系,表示事情发生是有前因后果的。 如,我看见简,我离开了。 这是一个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我看见简,我那...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所有细节,却记不住我们告诉他的任何知识?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1.记忆的重要性 教师的目标永远应该是让学生思考意义。(P49) 要想学到知识(也就是...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1.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 认知学原理: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一、对课堂的启示 1.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感悟:要重视备课,备课中要寻找学生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注意任务的间隔时间,思考任务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不能理解他们在...
1.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需要重...
1.重复的确对学习有好处,可它同时也会削弱动力。过度的重复会导致动力骤降,学生不再尝试,那么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导言》P2) 感悟:所以,我们的课堂不能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
01作家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1983年于杜克大学获得心理学本科学位,1990年于哈佛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想象”,核心任务是: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字的奇思妙想。 培养的...
《教育的情调》第七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 01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一个常常思考的人比一个相对缺少思考的人更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的机智。...
《教育的情调》第六部分是《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 01表扬既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地给予的。 任何时候,分寸感都是很...
《教育的情调》第五部分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01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注意。被别人注意是指“为人所知”。 记住这里的“每个孩子”,“被别人注意”是普遍性的需求。想到了...
《教育的情调》第四部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01我们如何去看和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和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 这句话让我想到最近刚刚看的一本书——《谈...
第三部分的名字是《孩子好奇的体验》。 说实话,这一部分还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尤其是对孩子好奇心的理解。 一般我们会说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但是作者范梅南却说我们要先了解好奇心...
第二部分的题目是《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这一部分的核心句是“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因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体验可能性”。 因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