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录【43】 【原文】 问“志至气次”①。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②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
陆澄录【43】 【原文】 问“志至气次”①。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②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
陆澄录【37】 【原文】 问:“道一而已①,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②,不可执著,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
陆澄录【33】 【原文】曰仁①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
陆澄录【32】 【原文】 问《律吕新书》①。 先生曰:“学者当务之急,算得此数熟,亦恐未有用,必须心中先具礼、乐之本方可。且如其书说,多用管以候气②,然至冬至那...
陆澄录【29】 【原文】 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
陆澄录【22】 【原文】 澄在鸿胪寺仓居①。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助。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时磨炼。父之爱子...
陆澄录【19】 【原文】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
徐爱录【17】 【原文】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
徐爱录【11】 【原文】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
徐爱录【5】 【原文】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 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
教约【3】 【原文】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①,毋径而野②,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
教约【1】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①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②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③步趋礼节...
答陆原静书【17】 【原文】 来书云:“《大学》以‘心有好乐、忿懥、忧患、恐惧’为‘不得其正’,而程子亦谓‘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①。所谓‘有’者,《传习录》中以病疟譬...
答陆原静书【12】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①,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
答顾东桥书【7】 【原文】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
陆澄录【20】 【原文】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①,而心有所慊②,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注释] ①集义: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