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福建
  • 建构解决之道第一课

    ′跟着刘老师又把建构解决之道这本书的前两页学了一遍,收获很大。 1.建构解决之道的概念。就是从自己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陪着他,让他拥有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授之以...

  • 《寄李道夫》读后感(一)

    《寄李道夫》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写给朋友李道夫的一封书信,核心是阐述其心学“事上磨炼”的核心主张,告诫朋友要在具体事务中而非空谈静坐中修炼心性、体认良知。 文中让我...

  •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写给其妻弟诸用明及其两个儿子的书信,核心是劝慰友人不必为科举功名和仕途得失所困,强调“养心”“立本”才是立身治学的根本。这些观点仿佛与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是...

  • 《与辰中诸生书》有感

    《与辰中诸生书》的核心是王阳明写给弟子的“劝学信”,核心观点是反对“为科举而废学问”的功利心态,主张“科举与修养可并行”,本质是教弟子在现实应试中守住“成圣”的根本志向。 要...

  • 《与辰中诸生书》有感

    《与辰中诸生书》的核心是王阳明写给弟子的“劝学信”,核心观点是反对“为科举而废学问”的功利心态,主张“科举与修养可并行”,本质是教弟子在现实应试中守住“成圣”的根本志向。 要...

  • 120
    房树人绘画分析

    绘画整体分析:(孩子可能有美术功底) 画面整体不大,位置偏上。还有一个在右下角的小人。画者想的比较多,内心并不丰盈。 短线条较多,并且涂抹较多。孩子内心纠结,焦虑不安。房子墙...

  • 毕业发言《学习阳明经典,内观自己行为》

    尊敬的博仁老师,鲍峰班长,各位大爱付出的志愿者老师,66期诚意 班的兄弟姐妹们,大家晚上好!我叫王俊华,来自河南信阳息县一名初中老师。走进致良知平台还是一位朋友推荐而来。怀着...

  • 读王阳明的《寄诸弟书》(一)

    这是王阳明先生写给弟弟的一篇文章。《寄诸弟书》告诉我们几个重点: 第一就是有过立刻去改,改就要改的彻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不是怕犯错误,而是怕你犯了错误...

  • 减不掉肥另有原因——读《我减掉了50斤》

    对于减肥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时候都知道要想减掉肥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其实减肥还有另外的原因,今天这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减不掉肥的理由。 减′肥是日行万步和...

  • 发言

    尊敬的博仁老师,鲍峰班长,各位大爱付出的志愿者老师,66期诚意 班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当下好! 我是王俊华,我来河南信阳息县,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降雨丰沛,有“江南北国,北...

  • “吝啬”新解

    说到“吝啬”两字,我们常常用小气不大方来解释。老子有言“治人事天莫如啬。”啬“的意思是悭吝。我们现代人经常把这两个字放在一块儿。其实吝是吝,啬是啬,啬是艰啬意思,有“贪而不施...

  • 读王阳明的《示笫立志说》

    这篇文章是王阳明写给自己弟弟守文志的内容,从立志的重要性,责志,立志要践行等方面来告诫弟弟,同时也是告诫我们世人。文中有一句话: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

  • 听课感悟

    文中写道: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三十而立。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之;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一个人确定要坚定的志向,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 读王阳明《示弟立志说》转自黄海燕老师分享

    将“为学圣贤”的核心精神——追求道德完善与内心光明(致良知)——融入现代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在培养孩子的精神内核与价值锚点,而非仅以名利为导向: 一、明确“志向”的本质:从“向...

  • 学会感恩,学会满足

    老子有句话: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这句话说要想借人顶天立地的赞助,真正的智慧是行于大道,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于天下的人。真正可怕的是接受一切布施的人,我们还...

  • 短暂的相聚

    在出站口等了十几分钟,随着人流来来往往,我的目光不停地在他们之间穿梭着,不时的抬头看着屏幕上高铁到达的时间。 到了11:28分,正点到达,我目光紧紧的盯着出站...

  • 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听班主任分享感悟

    为期4天的培训即将画上句号。这一期培训有班主任方面的内容,有心理老师方面的知识。感悟最深的还是班主任培训这一块儿。特别是我枚的孙老师和张老师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作为一个班...

  • 读明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

    今天再次读王阳明的这篇文章。他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4个方面教导我们。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今天从励志和改过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对于立志,王阳明说:”志不立...

  • 父母在有家,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有家,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这句古语意思是指我们为父母所生所养,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父母在人世的时候,不论我们在外面如何的漂泊,我们始终有一个家可以回,有父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