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经历:之前家里窗帘不怎么遮光,总感觉睡不踏实,今年加了一层遮光,终于“暗无天日”了,但你猜怎么样?夏天因热又不爱空调,现在每晚都不拉窗帘,大早上被光叫醒,但睡得心安理...

我有一个经历:之前家里窗帘不怎么遮光,总感觉睡不踏实,今年加了一层遮光,终于“暗无天日”了,但你猜怎么样?夏天因热又不爱空调,现在每晚都不拉窗帘,大早上被光叫醒,但睡得心安理...
从天然的角度,人的情绪体验与情绪表达本来应该是一致的,此之为情绪真实。 但是,受利益的影响,人们学会了让情绪为利益服务,他们抑制掩盖某些情绪,夸大增强某些情绪,使得情绪体验和...
为什么你喜欢有些东西?讨厌另一些? 实际上,只有契合了你的观念,跟你相似,或跟你的追求相似,这样的人或物才能被你喜欢。 或者说,喜欢一个东西本身,是因为它是你自我的确认,是自...
在亲密关系里,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爱上的可能是你的妈妈。对,你把ta投射成了妈妈。然后你小时候和妈妈的关系就会回归,这无关男女。 如果小时候,妈妈把你照顾得很好,回应及时...
有些人的状态是心太满。 1.装满了工作 工作是很多东西的来源:金钱、自我价值、社会地位这、安全感……人不一定可靠,但工作给人的回报是确定的,有付出就有回报。 拼命工作和赚钱,...
人总是渴望成长,但成长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抛弃旧自我,更新成新自我。 人的一生都在向着自己理想的样子,修改或优化原本的出厂设置。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变一般需要两个条件:愿望...
你不变,你也要求别人不变,这是不切实际的。 你不变,却要求他人改变,这是不切实际的。 你变,你也要求别人改变,这同样是不切实际的。 你变,是为了他人可以不变。 你可以改变,但...
老子的静观,虚观,就是庄子的镜观。这是一种无为观察,是一种玄同认知,也是辩证认知。 心如镜子一般的镜式认知,不同于常规的认知模式。 一、认知路径 这种认知模式绝非神秘主义,而...
争辩的一个原因在于心不虚,执着于某种观念。 虚作为哲学的概念,是个褒义词,这是否来自老子对日常所用贬义的辩证思维?世人所求之满、盈,多、有,老子则求空、少、无。 心虚是老子的...
欲是人性,它是生命的原动力,不能否定。但为什么还要无欲?这里说的是无贪欲。 1. 区分“自然欲求”与“人为贪欲” 自然欲求:如吃饭、睡眠、安全等,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无需刻...
一、“无为”的理解 常人以“有”为核心,道家以“无”为核心。 “为”是抽象的泛动词(做、行),概括了很多其他具体动词:争,执,言、语、知、识、学、分别、辩、辨、束缚、求、欲、...
多数争辩的本质是自尊心的较量。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争辩?为什么有些人自尊心强?从影响自尊心的因素,去改善争辩也许是个方法。 一、影响自尊的因素 1.遗传 占40%—60% 2...
在修行的路上,你一定会遇到一些阻碍:自己的惯性;他人的偏见。 面对他人的质疑、评判,不要和人争辩。 1.你修行的目标本来就是消除分别心,你的争论正反映了你的分别心,你不能接受...
1.不迎不拒: 当外界诱惑或情绪扰动时,不强行压制,不止息之,不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欲望驱使,不立即反应,不跟随,不评判。此为止,止原本之反应。 2. 内心澄明: 保持距离,保...
宝贝: 在某个早上醒来的时刻,我发现自己多么爱你,禁不住想告诉你:这么多年来我对你的疏忽、亏欠和爱。 你那么坚强,自己面对了那么多的黑暗时刻,自己决策、然后执行,宝贝,你越来...
—、修行是在关系中修行 1.关系检验你的修行成果 只有遇到事情,你本能展现的,在事情中的言行展现你的内心,你才能看清楚,你内心的面貌,是老样子,还是你满意的新样子。 2.关系...
人类追求永恒,留恋过去,恐惧未来,这一切都建立在时间有相的基础上。时间是牢笼,套牢了人类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然而佛教看来,时间只是心念的分别,时间是幻觉。 1.时间具有...
艺术是怎么追求永恒的呢? 艺术追求永恒的方式:捕捉瞬间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一般是人类的爱、恐惧、孤独、希望等,具有普遍性,将之具象化凝固下来,通过...
与散文和小说相比,诗歌是最贴近道,是最能代表道家精神的一种文学形式。 一、语言凝炼与大道至简契合 希言自然,大音无声,大象无形 二、情感的含蓄表达与道隐契合 主要表现在使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