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知道感觉器官会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感受不同感觉器官具有不同的作用。
2.知道多感官协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科学思维
1.通过比较抓尺子的次数,分析抓住尺子次数和用到的感觉器官之间的关系,能逐步有意识的开始关注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三)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多次“抓尺子”游戏活动。
2.通过在多次“抓尺子”的游戏活动中,用表格记录记录下抓住尺子的次数。
(四)态度责任
1.在游戏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2.能够如实地记录自己抓住尺子的次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感觉器官会参与到游戏活动,感受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作用。
难点:通过反复玩“抓尺子”的游戏,经历反复观察、比较、记录的过程,发现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工作,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信息。
三、教学流程
(一)聚焦:“盲盒猜物”小游戏聚焦感觉器官与实验材料。
(二)探索:“抓尺子”游戏。
“蒙眼抓尺子—睁眼听口令抓尺子—蒙眼听口令抓尺子”。
(三)研讨:三种方法抓尺子的次数相同吗?哪种方法抓尺子更容易?为什么?三种方法我们分别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为什么用到的感觉器官越少,就越难抓住尺子呢?
(四)评价:实验操作与交流自评与互评。
(五)拓展:“翻拍手”游戏和用感觉器官参与的游戏其他游戏。
四、反思
(一)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这节课,我们有意识的关注了“评价”这一重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原则:“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评价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综合性、增值性和过程性。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评价”的形式与可能性。
评价是聚焦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注点可以是学生的思维增量、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合作等一系列教学行为序列,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同学、教师。比如在本节课中,针对实验操作,设计的评价形式有: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对关键操作进行判断(图片);2名学生操作示范其他评价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每种方法教师对学生合作以及操作、记录进行总结评价;最后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本节课自己的操作,可以是评价表,也可以是学生说一说,多种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其实都有进行评价,不一定非要是最后使用评价表。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设计有关评价的教学环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将评价融入,使评价自然而然的呈现。
(二)教学流程及内容的设计取决于制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抓尺子游戏分为三轮,教材上的顺序是“蒙眼抓尺子—睁眼听口令抓尺子—蒙眼听口令抓尺子”,参与的感觉器官逐渐增多,难度逐渐降低。
在教学过程中,最初我考虑到最开始游戏难度太高,学生不能明白游戏规则,调整了教学顺序(由易到难),但是忽略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游戏难度是教师自己潜意识里设定的,教师已有认知会觉得“蒙眼听口令抓尺子”最难。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难度逐渐降低、难度逐渐增高两种形式的教学,但是会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抓住尺子这一结果。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分析抓住尺子次数和用到的感觉器官之间的关系”,次数是一个关注点,用到的感觉器官是另外一个关注点,不能只将目光聚焦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活动是载体,回到感觉器官,实现思维的提升”才是更为重要的。有了这一思考基础,我又将教学顺序改回教材上的“由难到易”,并且由学生在经历了第一轮蒙眼抓尺子后,自己提出来“放尺子的同学可以喊口令、还可以睁眼睛”这两种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探究,为后续的研讨也做了相对更为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学生汇报,提供一定的汇报支架
本节课学生要理解“用到的感觉器官越多,抓尺子更容易”可以由学生实验操作中进行体验,但是学生的思维体现需要具象化,也就是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最初我在讲授这里的时候更加关注正确数据的呈现,会有意识的请一些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做的,学生数据呈现符合预期的同学进行汇报,学生的汇报也仅是汇报抓住的次数。但是忽略到了“数据的运用不仅是如实的记录,还有数据的分析”。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分析处理数据不够明确,但是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在思维上有所增量,也可以为后续高年级更难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比如,本节课就可以提供一定的汇报语,如:蒙眼抓尺子,我抓到了 次,用到了 (感觉器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次数和感觉器官联系起来,自然而言总结出结论“用到的感觉器官越多,抓尺子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