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天津
  • 家乡的红高粱

    我的家乡位于高密西北乡,地处盐碱涝洼,古称“濠里”,早年情景就像歌谣中所唱的:“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青蛙蛤蟆叫,有地不打粮。”为了抗涝,人们选择了种高粱,它发达的...

  • 靳大爷历险记(四)

    安静祥和的早晨啊,谁能料到安与危地转换竟是如此之快! 靳大爷晕眩滚坡落水之时,正是村人吃早饭之际,晨起去村前自留地干活的人们,有的拿着洗干净的小葱,有的拤着洗...

  • 120
    走进五莲山

    久居闹市,向往山野。初夏时节,三位好友一拍即合,周末去五莲山玩两天。同去的孙老师最年长,已退休四年,潘老弟现在市直某单位任职。 五莲与高密相距不远,原来同属...

  • 养兔子

    童年时代,大爷爷常带我去赶高阳集。 高阳,属昌邑县,与高密搭界,距我村八里地,是当地最大的一个古镇。逢三、八大集,村口洼地上,设有猪市、牲口市,店铺林立的青石...

  • 120
    母亲

    母亲嫁到我家时,上面有五位老人,我太奶奶,大爷爷、大奶奶,二爷爷、二奶奶,紧接着我们姊妹六个相继出生,父亲远在临沂工作,诺大一个家庭,吃饭穿衣重担几乎全落到母亲身上。...

  • 荆氏姥姥家

    我母亲姓赵,娘家是官河西面的赵家街村。荆氏姥姥家,指的是我父亲前一位夫人的娘家,与我家同村。 这位夫人来到我家一年多就因病亡故了,当时我父亲还在大学读书。据奶...

  • 1977年恢复高考亲历

    (一) 1977年10月上旬一个下午,在村子南边大路上,一位从公社开会回来的社办教师,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邓小平说要恢复高考了。当时正值三秋大忙,路上...

  • 小说:打麦场的夜晚

    (一) 月亮升起来了,爬过柳树稍,爬过屋顶,将柠檬般的清辉洒到村庄上空,洒到各家各户院子里,洒到村前光溜溜的打麦场上,洒到刚刚收获过的田野里。 ...

  • 乡里传奇:靳大爷历险记(五)

    钳子这个小媳妇叫秀娟,娘家是五龙河东边番家屯。前年国庆节,在靳大爷帮助下,钳子家满足了她的要求,她和钳子如期喜结良缘。 当初她坚持要台缝纫机,也是事出有因,她...

  • 乡里传奇:靳大爷历险记(三)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峡山水库放了两次春灌水,接连又下了几场透犁雨,旱情解除了,河里沟里都有了水,围子墙外那个大湾水又涨起来了,扩到了原处,波光粼粼,荡荡漾漾。滋润如酥...

  • 乡里传奇:靳大爷历险记(二)

    靳大爷挎着鱼回到家,放下筐子,转身把门插严。这在他是反常之举,以前到家,门都是四敞大开的。 南墙根下有个多年不用的猪食槽子,他将里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倒满水,把...

  • 乡里传奇:靳大爷历险记(一)

    清晨,按照队长吩咐,靳大爷抗着铁锨,在紧傍官河东岸、峡山水库放出的水正滚滚奔流的干渠上巡查着。前面就是闸门了,咆哮的水声在春天清晨的旷野,格外惊天动地。走近闸门,正待...

  • 木工组旧事

    我记事起村里就有个木工组,它是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兴起而产生,随着大包干的实行而消失的,持续兴盛红火了近三十年时间。 我家老宅西侧有三间临街闲房,不知什么年代北房...

  • 乡里习俗:正月走亲戚

    吃了送年饺子,送走诸神和祖先,收起家堂轴子,出门走亲戚的大幕就拉开了。 我家门前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道,北至蔡家站,南接双羊路,古时候是著名商道。从正月初二开始...

  • 冰上童年

    每年春节回老家,经过村后那个大湾时,我都要朝着冰面出神地张望着,找寻着。 这里,曾经是我童年释放激情的舞台。每到冬季,和小伙伴们在这片冰面上,玩陀螺,溜冰,开...

  • 小词典的故事

    我家书橱里有一本陈旧的小词典,只有六十四开大,纸张已经变成了黑褐色,与它身边摆列的、近些年出版的几本大辞海相比,显得那样卑微,那样格格不入。但它在我心目中独特的地位,...

  • 童年进城

    一钩弯月挂在中天,东方微微露出鱼肚白,一行人于天寒地冻之中就像夜行军,速速行进在去往县城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 领头的年长一些的是教我们初中数学的孙老师,簇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