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框架:Step1:倒计时开启,留时间给学生练习Step2:同桌互相朗读检查完成情况Step3:同桌交换反馈器,结合评价标准打分(功能:建议优先采用截图投票)Step4:选...
总体采用3个策略:同桌互评、组内互教、小老师法。 一、同桌互评(基本学情判断) 操作步骤:1)独立完成习题,倒计时提醒(9题内,题多则分批检测)2)同桌互换反馈器及作业本3)...
昨天陪同王博士一起奔赴梅州曾宪梓中学进行观评课学习,让我惊喜的是,虽然这两位老师之前只是经过了第一轮的观评课指导(本周为第二次)但是能看得出二位老师的学习能力很强且进步很大,...
封面报道 第一问:合作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第二问:如何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信息化教学进化的六个阶段: 互动 → 检测 → 数据 →对话 → 小组 → 差异 1)互动:信息技术的即时性功能,如抢答、挑人等,实时高效、游戏化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
儿童编程启示: 不要期望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经过不断地测试与修改,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强化理解力和实践能力,方能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便于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快...
关于在线课堂的基本内容: 在线课堂用法:作为课堂的补充,以一个重点/难点深入梳理分析,兼顾基础与提升 平台选择(此处陈蕾老师选择“千聊”)原因如下: 1、学生可以在线互动、即...
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需解决的问题及解法: 1、小组合作被组内个别优生“包办”,被边缘化的学生自信心不足 ——如何让每一名学生的想法都被看见? 解决方法(调整小组讨论的策略):...
继上一章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把握宏观决策方向的基础上,本章聚焦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出的无数微观决策。这些看似细小的教学抉择往往会产生蝴蝶效应,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
王博士:“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核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触动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教材的互动,以及人与数据的互动。......无论是人与教材互动还是人与数据互动,其目的都是带动人与人...
理解数据,从投票开始 1、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 王博士:“实时反馈功能是出发学生思考的催化剂,使教师能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教学决策,帮助自己发掘教学上的盲点,进...
第一章:生本理念
从王博士教学理念中获得的启示: 1、新知识传授的转化艺术 教师在教授全新概念时,如一些新词新概念,需经历双重转化过程:首先将抽象概念内化为自身理解,继而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
远程教学首要保障的即教学效果相等(“等效理论” 出自:美国学者麦克·西蒙森),在这一过程,教师最过忧心的就在于无法保障能够持续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同时无法保障学生真的在听。基于...
本讲陈蕾老师带我们回顾本次共读的核心要义,简单总结部分内容: 1、以生为本,要求教师从观念上、从角色上发生转变,与学生共同担起课堂的责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教练,重在通过...
关于问题1的思考: 问题1:书上说到在课堂上“随机挑人”要比“抢答”好,可是在公开课上,我要是挑到了不会的学生,怎么办? 关于抢答和挑人的矛盾,之前在观课时也有注意到。 虽然...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的应用中重要的两件事: 一是反馈数据,将学生的思考、想法反馈出来(这也是我们标准命名学生使用的为“反馈器”的原因) 二是生成数据,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应该是通过...